▲描绘省港大罢工盛况的油画
▲在现场领导大罢工的省港罢工委员会
6月中旬,中共广东区委又指定冯菊坡、刘尔嵩、施卜、李森、林伟民、陈延年组成党团,负责发动广州洋务工人罢工和组织接待香港罢工工人。
▲ 图为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
香港各工会联合向港英政府提出严正的要求条件:
(一)拥护并坚持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的17项条件,包括撤退外国驻华的武装等;
(二)港英当局要保证华人享有集会、结社、言论等自由和权利。港英对以上要求不予答复。
6月19日,香港的海员、电车、印务等工会首先宣布罢工,其他工会随即响应。罢工工人不顾英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威胁,回到广东各地。
6月21日,广州沙面洋务工人开始罢工,市内其他洋务工人也加入罢工行列。
6月23日,罢工工人和各界群众10万余人在广州东校场集会,追悼上海死难同胞,抗议帝国主义暴行,会后举行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途经沙基路时,突然遭到沙面租界英法军警的机关枪扫射,停泊在白鹅潭的英、法军舰也开炮轰击,当场打死50多人,重伤170多人,轻伤不计其数。
▲省港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
沙基惨案发生后,全国人民极为愤怒,积极支援省港大罢工。
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加强对罢工的领导,在广州召开广州、香港、沙面各工会代表大会,成立了省港罢工委员会,苏兆征被选为委员长兼财政委员长,邓中夏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顾问和工人纠察队训育长。罢工委员会运用罢工、排斥英货、封锁香港三项有力武器与英帝国主义作斗争,并且组成了2000多人的工人武装纠察队,到各港口驻防,严密封锁香港。
香港市面一度恐慌,经济受经济封锁影响出现萧条,1925年香港出入口货总值只有1924年的一半,大量商户倒闭,政府收入大减,交通断绝,工厂停工,供应困难,物价飞涨,垃圾粪便没人打扫,香港成了“臭港”、“饿港”、“死港”。
▲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合影
▲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会场
▲图为省港大罢工部分委员合影,左5苏兆征,左6邓中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罢工工人团结一致,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斗争,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作出重要的贡献,成为广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
1926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和省港罢工委员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宣告罢工胜利结束,并宣布停止对香港的封锁。 这场罢工坚持长达16 个月之久,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属罕见。
▲省港大罢工取得伟大胜利
意义
省港大罢工是反抗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政治大罢工,它在经济上、政治上给英帝国主义者以沉重打击。组织严密、战斗性很强的10多万罢工工人集中在广州,成为广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维护社会秩序,为准备北伐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省港大罢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奋斗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来源:学习强国-新湖南、新华社、江西学习平台
编辑:陈艳艳
审稿:黄凌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