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38年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创造了一座文学的高峰,温暖了千万人。
史铁生的理想之爱:爱神来了,顺便带来了乐观和坚强
爱情是千古之问。问天,问地,问神,问人……“好问”的史铁生探索一生,终究归于一个“爱”字。
史铁生和陈希米于1989年结婚,这一年他已经38岁。与普通人相比,这个爱情和婚姻晚了一些,但却是二人终有所归。十年前史铁生投稿于西北大学,陈希米在西北大学读书;之后,陈希米到隶属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华夏出版社工作,约史铁生的稿件。这真是冥冥之中的精巧安排。爱情的诞生,使人不再能像其他生物那样安分地繁衍了,他要向苍茫的天际张望、寻找。
一个看见了爱情的人,便走出那一点陈旧的象征或者意象了,在百折不回地张望,尽管天际只飞着一只灰色的蝙幅,雌雄难定,但心中总听见一首驱除孤独的歌了。终于,这世界上有一缕目光向这个孤独者投来一一从他紧闭的房门的缝隙间照耀进来了。”陈希米这一缕“无比圣洁”的目光如同阳光,照耀着史铁生。她的右腿也有轻度残疾,但从此“只有一条好腿的希米充当了铁生的眼睛和双腿”,直到史铁生生命的最后一刻。
“爱神来了,顺便带来了乐观和坚强”。他常说,如果没有她,自己不可能活到现在,透析后也根本不可能继续写作。他们的生命,彼此以对方为坐标。“我们不幸被上帝选中。我们庆幸被上帝选中。我们各自怀瑞一份‘痛苦’在一起”“你看见他,他也看见了你,幸福就有了”。史铁生去世前几年,发表了写给妻子的情诗《希米,希米》:
希米,希米
我怕我是走错了地方
谁想却碰上了你!
希米,希米
你来了黑夜才听懂期待
你来了白昼才看破樊篱
展开全文
听那光阴恒久在也无终,行也无极
陌路之魂皆可以爱相期?
陈希米的爱情回应——万字散文《让“死”活下去》
在史铁生去世的第三年,陈希米万字的散文《让“死”活下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她回忆道:“他居然把写给她的情诗也拿来发表了一一多么不像他。他是在为死做准备,他要感激她,要彰显她,要给她荣耀……现在,她才懂得他的良苦用心。现在,她一遍一遍地抚摸那些印成铅字的诗行,知道那是他刻意为她做的,做成漂亮的铅字,做成耀眼的爱”、陈希米的理解是准确的。
在与陈希米结合之前,史铁生接触过一些身体健康的女子。他有过情感经历,也有过抉择的挣扎,但都以他的拒绝而结束。他拒绝同情与怜悯,他要的是平等与尊重。《病隙碎笔》里,史铁生在谈到“残疾情结”时引用了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话:“切莫用仇恨的苦酒来缓解热望自由的干渴。”
不因残疾降低爱情的标准
史铁生说:“不光残疾人,我们很多人都有这种情结(残疾情结),这个情结有时候会左右人,左右得一塌糊涂......当成一种特权,并且演变成一种自我感动、自我原谅。这会对人的心理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他在给成都籍残疾作家杨鲁勇的信中说,“我们有爱情的权利,绝不降低爱情的标准,在爱情上我只接受两个分数,要么分,要么分。”爱情观也是人生观。史铁生是一个颇有理想主义的人。这里的“理想”不意味着不现实或不理性,而是指他能够将抽象的、遥远的、终极旳东西,从凡俗的日常中找出来,抽取并生发出来。
向死而生的史铁生,终其一生都在解链,解生命之链。在《务虚笔记》里,他称残疾与爱情是自己的两个生命密码,而且声称,对任何人来说,残疾与爱情都是命运与梦想的密码。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